项海帆院士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1661

                                     

                                              

爱国、敬业、乐群

――项海帆

 

项海帆是著名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男,193512月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

1951年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并被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院士招为第一个研究生。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起)、结构工程系副主任、桥梁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6年―20001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桥梁分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现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桥梁设计分院名誉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土木工程学科召集人(1997年至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分会理事长、中国风工程学会及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首席顾问;担任《中国科学E辑》、《同济大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Wind and Structure》《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An International J.》、《International J. of Stability and Vibration》等近十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2001年当选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副主席。19801982年获德国洪堡基金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波洪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桥梁抗震研究。1987年,曾致信上海市市长江泽民,为中国桥梁界赢得了南浦大桥的设计自主权,并按同济大学提出的结合梁斜拉桥方案实施。随后负责南浦大桥科研总承包,并主持该桥风洞试验研究。

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控制、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问题。近些年来主要侧重于大跨度桥梁抗风、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抗风等方面的研究。在桥梁颤振与抖振分析、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桥梁风致振动与控制及大跨桥梁抗风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有:“桥梁抗震理论”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中美合作项目“结构风效应研究”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 获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黄浦江南浦、杨浦大桥抗风性能研究” 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广播电视塔风工程试验研究” 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及控制理论研究” 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南浦大桥工程” 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获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卢浦大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获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桥梁上部结构体系及力学性能研究” 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20年来主持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大跨桥梁的抗风研究,为我国的大桥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领导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97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多次应邀请担任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国际风工程会议和亚太地区风工程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做特邀报告,从而确立了中国桥梁及其抗风研究在国际桥梁工程和风工程工程界的地位。

出版著作有:主编《拱结构的稳定与振动》、《中国桥梁》(获1995年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桥梁漫笔》(主编之一)、《高等桥梁结构理论》、《中国大桥》、《现代桥梁抗风理论与实践》。参编《桥梁设计》、《工程结构抗震动力学》、《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获1995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译著有:《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建筑原理》(德文)、《钢桥的疲劳和断裂》(英文)、《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引论》(英文)。发表论文300余篇。培养博士生50余名,硕士生36名。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获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金牛奖和上海市科技功臣提名奖,同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金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