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水滴石穿
――龚惠兴
龚惠兴是著名技术物理专家。男,1940年7月生,上海市人。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控制理论专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生毕业,1968年进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从事光电技术研究和航天红外遥感仪器的研制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1992年―1994年任我国神州号载人飞船应用系统首任总设计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中国空间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顾问,上海技术物理所总工程师,2001年起兼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70年代初,因发展卫星通信的需要,负责卫星姿态测量用的静态红外地平仪研究,解决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阐明了视场扩大的原因,提出了太阳干扰保护的方法,设计了地平仪。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已发射的自旋稳定的通讯和气象卫星姿态测量中。
7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航天红外遥感技术的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集成和检验技术,确立了真空深低温背景的条件下红外通道性能检验和红外辐射定标方法,图象数据星上予处理和几何畸变校正技术等,并通过了严格的力学和空间模拟环境试验考核,成功研制了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电遥感系统,包括风云一号A星和B星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风云一号C星和D星十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海洋一号卫星水色扫描仪,神舟三号飞船中分辨率成象光谱仪等。在我国气象观测、海洋资源和环境、植被和作物生长,自然灾害的监测业务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和2000年入轨工作的风云一号C星和风云D星因工作稳定和遥感仪器性能优良,2000年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列为国际业务卫星,成为我国首颗国际卫星。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正免费接收风云一号D卫星过境时的实时观测资料,优良的图象资料质量受到广泛好评,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因发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达标的需要,1989年起负责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装置的研制,多次空间试验皆获得成功。在担任神州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期间,领导并布置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空间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实验项目,推进了我国空间科学及实验技术的发展。
他1980年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1988年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92年当选上海市首届科技功臣,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曾宪梓载人航天奖。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