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智院士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1346

                                    

                                                

积跬步成千里


与同济大学学友共勉


――黄克智


黄克智是著名固体力学家。男,1927 年7 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福建。1947 年江西中正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52年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55 ――1958 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塑性力学教研组进修。曾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78 年至今任教授。1982年――1998年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87 年 1―3 月受法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聘请作为客座教授。1989年3月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改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曾兼任国际、国内学术职务40余项,现任国内13个大学兼职教授(其中4个大学为名誉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历任远东一大洋洲断裂学会(原远东断裂组织)第一届顾问委员,第二届主席,第三届执委,国际断裂学会第七届副主席,第七、八届执委,北京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薄壳理论(薄壳渐近理论,压力容器分析)、塑性力学(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相变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铁电材料)的本构模型、破坏理论(断裂力学,裂纹尖端场,陶瓷相变韧化)、微米与纳米材料力学的研究。发展了求解壳体问题的合成分解法和边界层理论。提出新的换热器管板设计计算方法,领先于法、美等国五年以上,已颁布为我国国家标准,在12个工业部门应用。得到断裂力学扩展裂纹新的尖端奇异场,并获得应用。提出宏细观结合的相变变形本构关系,应用于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增韧陶瓷材料。提出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及大变形理论。建立纳米尺度下基于原子势的连续介质理论。

发表《弹苏性断裂力学》、《张量分析》、《板壳理论》、《弹性薄壳理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国体本构关系》、《张量分析(第二版)》等专著7部。学术论文260篇。已培养出研究生70余名(其中两名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持 1983年 一 1985年国家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工程力学中的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 的结构失效研究;1986―1990 年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核压力容器弹塑性断裂评价方法的研究”;1986―1990 年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核压力容器边界部件表面裂纹在热冲击下的断裂分析”;1987一1991 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七五”重大项目 “金属材料的本构关系和断裂”;1991―1995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核承压设备缺陷评定方法的研究”;1993一 1997 年国家攀登计划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材料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l998―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材料的宏微观力学及材料的强度韧化设计”等7个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

曾获国际、国家、部市级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压力容器技术》杂志 1996 年唯一杰出论文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全部刊物系列(2004年―2005年)全美唯一Melvill优秀论文奖,首届“孺子牛金球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4年―2005年清华大学首届“突出贡献奖”。

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