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李德仁
李德仁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男,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生于江苏泰县溱潼镇。
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1981年获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原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地形测量大队、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石家庄水泥制品厂、河北省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任职。先后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Ⅲ、Ⅵ委员会主席,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顾问,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湖北省土地学会名誉会长,现为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武汉欧美同学会会长,武汉留学回国博士联谊会会长。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亚洲GIS协会会长。并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顾问、名誉教授,1993年6月聘为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推动更新科技产业化工作。
主要学术成就:一、1992年,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地球空间信息学这一学科名称,并定义了它的科学内涵,初步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二、提出了面向对象和矢量一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已发展为三库一体化的无缝数据库理论。在90年代初的研究中发现,以多尺度的分割,可将既有矢量特性又有栅格特点的数据结构一体化,因而提出了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并最早提出了一种既能表达图形数据又能表达属性数据的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以及图形、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集成的整体空间数据库模型。三、在地球空间信息的处理中,提出了一整套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组织研究生从多源遥感影像的成像机理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出发,从理论上统一了比值变换、高通滤波、高频调制技术、Brovey变换、基于小波Trous算法和基于小波Mallat算法的融合方法,另外还提出了商空间理论、数学形态学等方法在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四、在空间数据(特别是测量数据)的处理中提出了包括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的扩展可靠性理论,创立了用于粗检测的“李德仁方法”。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检验出发,提出了平差系统的可区分性和扩展的可靠性理论,将可靠性理论从荷兰大地测量学家Baarda的可发现性发展到可区分性和可定位的阶段,不仅有定性的尺度而且有完整的定量尺度。利用该理论体系解决了测量数据中的系统误差的区分、粗差的定位和习题误差附加参数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指导生产的规律和结论。早在1907年Helmert就提出了方差分量估计的思想,李德仁于1982年首次将验后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用于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随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验后方差分量估计的选权迭代法。该方法能顾及平差几何条件,将最小二乘法与Robust估计法相互沟通起来,能有效地剔除多个粗差,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针对自由附加参数自检校平差中出现的过度参数化问题,提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克服过度参数化的方法。该方法使Bonn大学摄影测量所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结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五、1994年,率先提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DMKD),推动遥感GIS数据的智能化处理。通过指导多名博士生,近十年的研究提出了知识发现的四维状态空间和一系列空间数据挖掘算法,用于遥感影像自动解译和智能化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该项研究已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进行继续研究。六、在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的集成中提出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全套理论和方法。李德仁与其博士生袁修孝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航空动态条件下利用GPS辅助测定航摄仪内方位元素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航摄仪内方位元素只能在实验室用物理方法测定的局面,GPS空中三角测量已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开发中广泛应用。七、在空间数据表达与可视化方面提出可量算虚拟现实(MVR)的理论与算法。李德仁院士与其博士后朱庆教授一起研制成Cybercitr GIS自主产权软件,可实现城市三真维模型的计算机重现与属性查询,2001年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在数字正摄影像数据库(DOM)基础上,生成与之构成立体正摄影像的匹配数据库(DSP),建立起可量算的虚拟现实。在该环境下,任何用户可对缩小了的真三维实地景观模型进行量算。该思想和原理已指导博士生王密做出软件。
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信息新视角――悄然崛起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等9部专著。《摄影测量学》(中册)译著1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主持研制国产自主版权GIS基础软件――Geostar;主持研制国产自主版权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eolmager;3s集成应用系统LD2000移动测量系统;推进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产业化;作为首席科学家,积极支持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培养硕士生50多名,博士生90多名,博士后10名。其成果有二十项获得国家及部委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1988年获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汉莎航空测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