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3381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袁隆平

 

袁隆平是著名农学家。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至1971年2月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师。1971年2月至今,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兼任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7月聘任为同济大学农业研究院名誉教授。

早在1964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之后,开始实施完善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与助手们育成18个强优势组合。此后又和同事们于1975年成功地攻克制种难关,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生产应用。同时他在杂交水稻育种中不断创新,1986年提出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分三阶段发展的战略思路: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全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开发出一系列配套技术,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1997年提出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新目标和新理论(即解决超级杂交稻的选育问题),在他的主持下,协作组已育出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1999年在江苏、湖南试种、示范,有13个百亩和1个千亩示范点亩产700公斤以上,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产量指标;云南永胜县小面积试种创单产1138公斤/亩的新记录,每公顷日产量高达107.4公斤,达到了超级杂交稻每公顷日产100公斤的产量指标,突破超级稻选育难关。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他曾多次到美国、国际水稻所等地讲学、传授技术。迄今,共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十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二十多个国家的学员300多名。受聘为联合国FAO国际首席顾问,多次去印度、越南、缅甸等国指导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杂交水稻技术用于造福世界。

袁隆平开创并推动不断发展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农业科技史上的杰出成就,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1976―2004年全国累计推广近60多亿亩,增产粮食60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等专著5部,创立了较为系统的杂交水稻学学科,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荣获国务院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发明特等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Rank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何梁何利基金会何梁何利基金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奖、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杂种优势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越光国际水稻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拉蒙・麦格赛赛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农业奖、泰国金镰刀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亚太种子协会杰出研究成就奖。著作《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杂交水稻学》均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79年12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9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9月获湖南省“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1996年9月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9年7月获准以其姓名命名一颗小行星――“袁隆平星”、1999年10月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名列“十杰”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