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同济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吴孟超
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男,汉族,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1922年8月31日生于福建省闽清县。
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投奔父亲,1940年1月归国求学。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到华东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工作。历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和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是党的十四大代表、上海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侨联委员。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暨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学术职务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定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华学会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等。现任学术职务有: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肝胆胰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家组副组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顾问、《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等20多种医学专业刊物的主编、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等职。还担任日本器官移植学会荣誉会员、香港外科学院院士、芝加哥Rush大学访问教授和澳华科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6年5月聘任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5月聘任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了。从1956年起从事肝脏外科事业。1958年,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1963年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禁区;1975年,成功切除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和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
吴孟超院士是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针对肝癌手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针对我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至2005年10月,在他领导下,全院共施行肝叶切除手术14360例,其中肝癌10216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48.6�,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9.8�,术后最长存活40年,患者至今健在.1990年以来,首先开展了腹3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并在肝移植、肝癌生物信号转导、综合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病毒与基因治疗等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攻关,研究结果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Gastroenterology等学术刊物。
吴孟超院士是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6项,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肝脏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各种荣誉26项,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
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获国务院颁发的科学技术突出贡献证书并终身享受特殊津贴;1993年获美国旧金山东华医院荣誉奖和陈嘉庚医药科学奖;1994年获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全军科技重大贡献奖、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上海烛光奖、爱国奉献奖、实用医学荣誉奖;1996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1998年获全国百名名医奖;1997年至2004年连续获全军医疗保健特殊贡献奖;2004年,荣获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特殊贡献奖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6年,他将所获奖金和社会捐资共500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科技基金会,以奖励在肝胆外科领域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促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