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景发院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717



    邓景发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男,1932 年8 月4 日出生于上海市,卒于2001年5月12日。祖籍广东省番禺市。
    1951 年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1952 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转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1955 年攻读电化学专业研究生,1959 年毕业留复旦大学任助教,1963 年任讲师,1978 年任副教授,1984 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1月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他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育,催化和表面化学的科研工作。学术造诣深厚,在科学研究中思想活跃,作风严谨,勇于创新。早在20 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他主持完成的“电解法生产过硫酸铵”和“电解法生产氧化亚铜”两个项目,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成为当时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一面旗帜。1972 年完成了电解银催化剂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很快在全国十几家工厂的甲醛生产中应用,使我国甲醛生产的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 年代初,他自行设计组装了多种研究固体表面的能谱仪,建成了一个从分子水平研究表面吸附和催化过程的表面化学实验室。首次从分子水平阐明了甲醇在电解银催化剂上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机理,提出并实验证实了IB 族金属吸附氧的反馈键模型和催化剂表面存在的诱导酸性,指明S 电子在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理论指导下,找到了良好的助催化剂,研制成新一代修饰电解银催化剂,使乙二醛的产率提高20 % ,属国际首创。1 986 年,他首次把非晶态合金以高分散形式负载在大比面的载体上,解决了比表面小的问题,提出了非晶态合金的高催化活性是由几何效应引起的观点,为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研制成了数种新的非晶态合金,如活性优于RaneyNi 的苯加氢催化剂,环戊烯一步催化合成戊二醛的新方法,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邓景发院士发表学术论文240 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 本。获国家发明奖l 项,省部级科技奖5 项。1986 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金马奖章和科技先进工作者。
     邓景发院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其中博士近30 名,硕士20 余名,有的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他长期主讲《物理化学》基础课,为研究生开设《分子催化》和《表面化学》课程。他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自己的科研心得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非常突出。鉴于在教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特等奖,宝钢教育奖特等奖。他和范康年教授合作编著的《物理化学》 获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989 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历任第9 、10 届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第6 、7 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物理化学组组长,第2 届全国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化学组副组长,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新材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邓景发院士常说“要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要用生命来研究科学”。因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01 年5 月12日因心脏病猝死于上海。他追求真理、崇尚实践、开拓奋进、勇于创新、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