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石麟院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894

                                    

                                              

   

在科技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和建树,提出一种分析方法,推倒一套计算公式,必须要有一种苦思冥想、锲而不舍的精神,有时甚至还要有一股废寝忘食、日以继夜的傻劲。

                                    ――董石麟


董石麟是著名空间结构工程专家。男,1932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

1951年考入上海交通学土木系,1952年院系调整至同济大学,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后至1956年于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建工学院研究生部获原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至1962年在江苏省建筑设计院任助理工程师。1962年至1985年在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空间结构研究工作,任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其中1979年在巴基斯坦中国援外专家组工作近半年。自1985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从事空间结构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室主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职称。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现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兼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委员、空间结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专家,《空间结构》杂志主编等职。并任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贵州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兼职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将近五十年来,董石麟教授长期从事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塔桅结构、升板结构等空间结构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科技领域建立了网架结构拟夹层板法的计算理论、方法和图表,创建了蜂窝形三角锥网架结构分析的新的计算方法――下弦内力法,提出了网壳结构的拟三层壳计算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组合网架结构的工程应用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焊接空心球节点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给出了肋环型与葵花型索穹顶结构预应力模态的快捷计算法,主持新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动力特性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承担的科技项目大多是结合国内外重大工程进行,科研成果直接用于工程实践为生产建设服务。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进行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咨询审查、方案更新、试验实测的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有:首都体育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深圳机场航站楼、国家大剧院、马里国家议会大厦、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馆、北京325米高大气污染检测塔、南海大佛多层跨网架骨架、35*35米新乡百货大楼多层组合网架楼层结构、天津市万吨果品冷库等工程。共同主持我国《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创办和主编我国唯一的一本《空间结构》杂志。在国内外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主要著作有《空间网格结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组合网架结构与空腹网架结构》等8部。培养和指导博、硕士生及博士后共95名,其中80名已毕业,有的已任教授或成为单位科技骨干。扶植和支持杭州东南网架集团公司、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空间结构企业,形成规模生产。

主要科研项目《大跨度网架屋盖结构的计算方法》、《首都体育馆》、《北京325米高大气污染检测塔》、《多层大跨建筑组合网架楼层结构应用技术》、《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特性的研究》等14项成果分别获得者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部、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