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德院士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1914

                                     

 

    侯云德是著名分子病毒学家。1929年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
    195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1958――1962年,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获得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抗病毒治疗研究室主任,自1985年起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干扰素研究协会常委,现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远策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84年被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6――1996年,由国家科委任命为我国“863”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院士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0余年,在干扰素及痘苗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建树,为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侯云德院士克隆出人类干扰素基因,1984年高效表达成功,1986年申报,1989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干扰素问世,并应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和慢性宫颈炎。1992年及以后又相继被批准治疗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80年代初,完成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以及多种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并有多项重大发现。
    其次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阐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基础。并且,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明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利用这项发现应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究,研制成功两种通用性强的新型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pBV220和pBV320,成为国内基因工程最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此外,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制成功基因工程人a型干扰素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第一批投放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a1b型干扰素系Ⅰ类新药,属我国首创,应用于治疗我国多种常见病、多发病。随后又创造性地研制成功多种其他细胞因子新药,并投放市场。在中药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发现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阐明了黄芪与干扰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协同作用。
    在“非典”传播期间,侯云德和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四种干扰素对控制SARS病毒传播有效,最好的一种就是干扰素a2b,现已经被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预防SARS再次流行的储备药物之一。重组干扰素a2b喷雾剂是广谱的,不单能预防SARS,也能有效地预防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2004年在广州做的试验表明,这种喷雾剂还能有效地预防副流感和乙型流感。
    主要著作有《分子病毒学》、《病毒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干扰素》《现代分子病毒学选论》等9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部级以上成果奖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1994年获何梁何利医学基金奖,1996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获国家新药证书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