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美好的理想,至多只是空想。
重要的是如何使之实现,这就需要勤奋、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善于发掘自己的智慧,勇于创新。
――吴式枢
吴式枢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男,1923年 5 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宜黄县人。
1944 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曾留校任助教。后留学于美国伊利诺埃大学研究生院,于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 1951 年获哲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后任大连理工学院、吉林大学教授。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是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心科学顾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兼职教授。
吴式枢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响应周恩来总理对海外科学家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作为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从1957年,他担任物理系系主任长达26年,为物理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教学工作中,辛勤耕耘,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他在学术上从难从严,一丝不苟,在这学术传统的熏陶哺育下,已有5位毕业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培养的6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各部门各单位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他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特别是核多体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应用壳模型理论u介子和光核效应,被称为“吴模型”。建立和发展了格林函数方法和非线性积分方程理论以及推广的组态混合法。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零温和有限温的核性质、核结构与相对论多体问题,得到了有限温与相对论等效相互作用的严格表达式,提出了相位介点测井新方法,解决了判断油田水淹层的难题。他的成果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优秀论文一等奖、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
几十年来,吴式枢教授一直工作在理论物理基础研究及教学的领域中,在核多体基础理论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多方位的研究,建立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可以付诸理论计算的,有着自己特色的新理论体系―― 格林函数方法。80多岁高龄的吴院士仍在用他高尚的师德和精深的学术为国家培养物理人才。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品和学问堪称大家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