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院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11浏览次数:2130

做人要知足

做事要知不足

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法祖

裘法祖,著名外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男,1914126日生,浙江杭州人。

1936年结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9――1945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45年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称号。1946年受聘为德国都尔茨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初回国,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外科主任。1954年该院迁至武汉,1954――1981年任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教授及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1978年任同济医科大学副校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981――1984年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1984――20005月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20006月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裘法祖从事外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5个春秋,是推动我国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也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率先将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并给各专科的发展予以精心的扶植。50年代,在我国较早开展分流术和断流术,并于1972年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被称为“裘氏手术”),用以治疗由于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炎后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大大提高了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此种方法手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53年,他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证实脑血吸虫病开颅手术。1964――1974年在担任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协作组外科负责人期间,他深入农村前后共一年,给大量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施行巨脾切除术,创造性地将切除的脾内血液收集后重新输还给病人,从而解决了当地血液缺乏的难题。7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开展肝移植临床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作了大量工作,激发了全国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的兴起。1980年筹建了我国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兼任所长。同年创办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1988年倡议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任主任委员。1995 年创建了“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任理事长。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收集了大量世界各国有关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法律资料,于19995月在武汉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和《人体器官移植法》两个草案,并分别在《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第10期、第11期刊出,已作为蓝本上报卫生部,争取立法,以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90年代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和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指导下,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于1997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于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现已投入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裘法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勤于钻研,在医学教育方面同样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建设献出了很大精力,担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达22年(1978――2001年),组织编写了50本规划教材。他自己主编《外科学》教材第一、二、三、四版,其中第二版荣获1988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第三版荣获1994年卫生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材奖,第四版荣获199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参加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巨著(500万字)的第一至第三版的编写工作,接着同吴阶平共同担任第四至第六版的主编,为纪念该巨著的创始人黄家驷,他提出命名为《黄家驷外科学》。该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著作,其第五版荣获199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还主编了《医学百科全书》的《外科学基础》和《普通外科学》两个分卷,以及《一般外科手术学》、《腹部外科临床解剖学》、《系列英汉对照医学读物》等著作,发表论文240余篇。此外,他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以及《腹部外科杂志》、《华中医学杂志》等的创办人。2001年又创办了《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特别要提出的是早在1948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担任主编达10年之久(1948――1958年)。

裘法祖一直主张对青年外科医生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外科医生要具备“会做、会写、会讲”所谓“三会”的学风,他亲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外科优秀人才,不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

  裘法祖是国内外医学界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曾多次出国访问、会议、讲学,特别是在对德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于1984年发起组织了中德医学协会,任中方理事长10年之久。1982年获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这是德国第一次向我国科学家颁发的国家级功勋勋章。他是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自1956年)、亚洲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会员、同济大学名誉教授、暨南大学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客座教授,并获香港外科医学院名誉院士称号。他现为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终生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终生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会长。

裘法祖于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生奖”,2003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4年德中医学协会授予裘法祖和其夫人裘罗懿首枚“宝隆”奖章,以表彰他们对发展中德文化交流和医学科学合作所作的杰出贡献。裘法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